资讯

休谟”是每一位对哲学有兴趣的人都不会陌生的名字,他总会在或早或晚地出现在我们的桌边,在我们的求知之路上显现身影。凭借其深厚的学识 ...
1776年初,大卫·休谟知道自己已经病入膏肓,便开始着手其身后事:立遗嘱,写自传,安排手稿的出版事宜。休谟请求好友亚当·斯密在其身后发表 ...
本文是休谟关于何为好文章的评论《文章的质朴与精巧》,摘自湖南文艺出版社·浦睿文化2024年10月出版的尤里卡文库之《人性的高尚与卑劣》(大卫·休谟著,李贯峰译)。 约瑟夫 · 艾迪生先生曾说,好的文章来自自然而不显白的情感。
方钦来源:澎湃新闻(谨以此文纪念休谟诞辰308周年。)“我们必须借审慎观察人生现象去搜集这门科学中的种种实验材料,而在世人的日常生活中 ...
卢梭和休谟之争是18世纪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但换一个角度看,卢梭的浪漫主义哲学和休谟的经验主义哲学本来就有实质上的冲突,无论从认识论 ...
问:休谟以《人性论》一书奠定他的哲学殿堂的基础,很显然,他认定一切研究要从人开始。 答:是的,关注人本身其实并非自休谟开始,休谟之前 ...
休谟与哈耶克穿越时空的对话(一)大卫•休谟(1711—1776)出生在苏格兰爱丁堡。他原姓霍姆,后来鉴于英格兰人将霍姆读作休谟,才改姓后者。他是 ...
朱与非在休谟的六卷本煌煌巨著《英国史》2012年被译介到汉语世界之前,我从来不知道休谟还是如此成功的历史学者。然而,19世纪的英语读者却是 ...
另外一次是1766年3月双方在已缺乏信任的情况下半敞心扉至相拥而泣,随后在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双方关系急剧恶化:卢梭认为休谟是欧洲大陆存在 ...
休谟对归纳合理性的质疑,作为逻辑学问题也许是永远无解的,作为哲学问题至少是深不可测的,但作为经济学问题却是十分简单的。 归纳法既有描述性功能又有判断性功能,前者是对已知事物的描述,后者是对未知事物的预测。
休谟关于科学与价值断然二分的观点往往被称为休谟原理或休谟论题。 在哲学史和思想史上,休谟原理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命题。 在20世纪有关科学和哲学关系的系统阐述中,关于“应该是什么”的命题从来也不能从关于“是什么”的命题中推导出来,即价值不能从事实中推导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