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我很少写哈耶克。 这倒不是说哈耶克不重要,恰恰相反,无论是在经济思想史还是在更为一般性的社会科学思想史中,哈耶克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 ...
为什么在阿根廷这个热情奔放的国度里,有一种说不清的忧伤感。它曾那么辉煌,又曾跌得如此之深;它曾努力追求公平,又被制度所拖累;它曾以人民之名重构国家,也曾在改革之名下撕裂人民……撰文丨一娴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南半球最美丽的城市。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街 ...
哈耶克在1937年的《货币的民族主义与国际稳定》一书中,直接拒绝了自由银行的可行性,他虽然承认有公共选择的问题,但没有将这些问题纳入货币 ...
当哈耶克和与自己的观点完全相左的缪尔达尔在1974年分享诺贝尔经济学奖时,甚至不少经济学家都对此感到难以置信,因为此时,哈耶克被认为不过 ...
同时,哈耶克也与米塞斯一起,在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与奥斯卡·兰格(Oskar R. Lange)和阿巴·勒纳(Abba P. Lerner)等经济学家之间发生了一场关于计划经济可行性的大论战。哈耶克所撰写和编辑的有关这一论战的几本著作,也都属于经济理论方面的著作,包括《货币理论与贸易周期》、《价格与生产 ...
哈耶克1923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然后赴纽约短期研究美联储的运行。 1927年,奥地利成立了经济循环研究所,年轻的哈耶克担任所长。
在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二十世纪,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1899-1992)是一位举世公认的影响了人类社会思想和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思想家。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到八十年代末六十余年的著述生涯中,哈耶克留给了世人二十余部著作和大量论文。早在二十至三十 ...
哈耶克在学界崭露头角是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他受伦敦经济学院经济系主任罗宾斯(Lionel Robbins)之邀从维也纳来到伦敦,专门对付凯恩斯,由此 ...
右翼人士喜爱哈耶克。奥地利裔英国经济学家受到美国企业研究所、卡图研究所(Cato)、《国民评论》、《标准周刊》等真正信徒的尊敬。里根和 ...
正是在上述语境下,哈耶克主义在80年代末的中国出场了,其有关自由、法治、宪政的政治与法律理论,对计划经济、极权主义和政治乌托邦的剖析与批判,及其自生秩序的社会生成机制学说、知识有限论的知识社会学和对理性自负的独断论的严厉批判,开启了一个远比五四运动以来的各种中国自由 ...
哈耶克自1945年起写下的一系列自传笔记,构成了《哈耶克论哈耶克》一书的主体。 这些笔记勾勒出20世纪1930—1940年代,哈耶克思想于辗转欧陆与 ...
经济学大师不是殿堂里的神像,经济学也不是枯燥的学问,在现实生活中,经济学知识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工具,决定着你的判断和选择。了解经济学大师和他们的经典理论是普通人步入经济学殿堂非常好的路径。本书作者从亚当·斯密、凯恩斯、哈耶克等50多位经济学大师入手,选取他们有趣、畅销 ...